杭州市钱塘区三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钱塘发布 | 2021-11-10 12:09:26 |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颁布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其中,浙江省共有38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总获奖数和主持获奖数均创历年新高。杭州市钱塘区内3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钱塘区的浙江理工大学胡旭东教授领衔完成的“高性能无缝纬编智能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主任骆建军教授领衔完成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教授领衔完成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浙江理工大学:从原材料到成衣,实现“一键打印”

“天衣无缝”原本说的是神话传说里,仙女的衣服看不到衣缝。如今,浙江理工大学胡旭东教授团队的一项发明,真正实现了“无缝制衣”,只需在电脑面板上输入参数,按下机器按钮,从丝线到成衣便一气呵成。

在浙江理工大学23号楼的“针织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实验室里可以看到,衣服像“3D打印”一样制作出来,这样织出来的衣物不但没有接缝,而且通过变换参数,还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变衣服的颜色、花样,这正得益于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的“变轨式无缝纬编成型”技术。

胡旭东团队的“变轨式无缝纬编成型”项目摒弃了国外选针式技术路线,突破了传统织物的多工序拼接技术瓶颈,实现了织物的全成型编织,不仅大大节省了设备、简化了流程,也更能适应市场个性化的需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注电脑硬盘“心脏”,十年磨出“中国芯”

过去,电脑硬盘领域国内相关技术发展较慢且不成熟,但国内的科技工作者们从未停下追赶的步伐,一直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及其它高科技产业形成自主应用生态而努力。激情创新、用心造芯,把中国人的信息存放在中国人自己的硬盘,是我国一直以来的目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骆建军教授领衔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组从2005年开始,历时十余年,对固态存储控制器关键技术逐一深入研究和试验,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并进一步实现了系列固态存储产品的国产化。

该团队解决了高速计算机接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问题,突破了固态硬盘容量的瓶颈,达到业内最高容量,提出高速、无损的物理层数据加密关键技术,为我国的信息安全提供了芯片级安全保障,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曾报道“这是我国硬盘产业的重大突破”。

中国计量大学:稳定控制管网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饮水安全是健康之本,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之一。

为解决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安全保障问题,中国计量大学张土乔教授领衔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团队开展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推广应用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全流程供水管网创新平台,发明了管网水质化学生物稳定控制技术,实现了管网水质的动态稳定调控,最终形成了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管网水质“机理揭示难,稳定控制难,监测调度难”的行业难题。

该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271篇,2013年和2016年两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为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今后,钱塘区将加强区内各科研院所的合作,促成其科技成果在区内转化、区内企业承接,助力钱塘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图片来源:钱塘发布)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